因上次去瑞士已领教过他们旅馆里不置洗漱用品的“陋习”,这回德国之行,便特意带好牙膏牙刷洗发液。另外,我也极英明地带了浴帽、梳子、肥皂、洗衣粉。,果然,德国的三星级宾馆和瑞士的一样,除了提供手纸和毛巾以外,其他的,一概没有。
原以为这次我准备得够充分了,末了,还是发现漏带了一双拖鞋。你想,他们之所以不肯在旅馆里放置一次性的牙刷梳子,就是为了防止污染,保护环境,更何况那体积更大的一次性塑料拖鞋呢?我真笨哪!当然,没有拖鞋,我还可以将就着赤脚在卫生间冰凉的地砖上跳来跳去,但不供应开水,连一只烧开水的壶都不给,那就没辙了。看来,德国人是下了狠心想让全世界的人都按他们的习惯喝凉水的。虽说德国的自来水可直接喝,但从水笼头下接一杯杯的“热水”喝,不知怎么,总有一种喝洗澡水的感觉。蹙眉之余,我不得不佩服起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来。
我因着凉,不得不喝了许多的“热洗澡水”,而同行的另一位作家七格更惨,没带牙刷牙膏梳子什么的,临时又没处买,一直蓬头垢面,说话也不敢张大嘴巴,差点坏了中国人的形象。据说,这种环保方法,国内旅游业也想开始效仿。真要实行起来,倒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,减少许多的污染。相比,国人确实太浪费了。在德国超市购物,装东西的塑料袋也是要另算钱的,三分欧元一个,相当于三毛人民币了,所以大部分人都自备。怪不得汉学家樊克老是拎着一只难看的大布袋呢。
难看归难看,走了德国的几个城市,街道、房屋、地铁都显得干净整齐。相比,巴黎的建筑更有变化,但看上去也脏多了。尤其是巴黎的地铁,这百岁老人的鸡肠子里弯弯绕绕,低矮的天花板上还吊着50年代的日光灯管;漆成黑色的地上,躺着蒙头睡觉的流浪汉;空气中充斥着尿臊臭,当然,也有卖唱者动听的拉丁音乐。